【药材名称】杜仲
【拼音名称】Du Zhong
【别名】思仙、思仲、木绵、石思仙、扯丝皮、 丝连皮、棉皮、玉丝皮、丝棉皮。
【科属】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。
【产地】主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归经】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】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【中成药】共有 346 种中成药使用杜仲: 壮骨追风酒 杜仲补天素 寄生追风液 追风壮骨膏 添精补肾膏 特制狗皮膏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消糖灵胶囊 妇宝颗粒 妇科再造丸等。
【应用】
1、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。以其补肝肾、强筋骨,肾虚腰痛尤宜。其他腰痛用之,均有扶正固本之效。常与胡桃肉、补骨脂同用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,如青娥丸(《和剂局方》);与独活、寄生、细辛等同用,治风湿腰痛冷重,如独活寄生汤(《千金方》);与川芎、桂心、丹参等同用,治疗外伤腰痛,如杜仲散(《圣惠方》);与当归、川芎、芍药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;与鹿茸、山萸肉、菟丝子等同用,治疗肾虚阳痿,精冷不固,小便频数,如十补丸(《鲍氏验方》)。
2、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。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安胎,单用有效,亦可与桑寄生、续断、阿胶、菟丝子等同用。如《圣济总录》杜仲丸,单用本品为末,枣肉为丸,治胎动不安;《简便单方》以之与川断、山药同用,治习惯性堕胎。
此外,近年来单用或配入复方治高血压病有较好效果,多与夏枯草、桑寄生、菊花等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0~15g。
【注意事项】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,故比生用效果好。本品为温补之品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
栽种10年后,于4~5月用刀剥取局部树皮,趁鲜刮去粗皮晒干;或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在稻草垫底的平地上,待内皮变黑时取出晒干。
【炮制工艺】
1、杜仲:取原药除去杂质,用水洗净,稍润后刮去粗皮与附生物,开成2.5~4cm阔的长条,顶头切0.3~1cm厚片或2.5~3cm小块,干燥。
2、盐杜仲:取社仲片或块,用盐水拌匀,润透,加热拌炒或用砂烫至断丝、表面焦黑色。每100kg社仲块片,用食盐2kg化水过滤后用。
【贮藏储存】
置通风干燥处。
【现代研究】
1、化学成分:本品含三萜皂苷类、挥发油。
2、药理作用:续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。对疮疡有排脓、止血、镇痛、促进组织再生作用。可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的生长发育。
【临床应用】
1、治疗慢性腰痛:杜仲(炒焦)12g,白术12g,焙干研末,热黄酒120ml共调,内服。治疗100例,其中腰肌纤维炎64例,痊愈50例,好转10例,无效4例;脊椎韧带劳损19例,痊愈14例,好转3例,无效2例;腰扭伤17例,全部治愈。〔《江西中医药》1960;(6):30〕
2、治疗坐骨神经痛:杜仲30g,猪腰一对,加水适量共煮。待水煮沸后再煮半小时,然后去杜仲,吃猪腰并喝汤。每日1剂,一般用7~10剂。观察6例,效果良好。〔《蚌埠医学院学报》1979;(1):36〕
3、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杜仲45g,猪脚1个,加水适量,文火熬4小时,取药液,每日分2次服,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蹄1个,再行煎服,隔日1剂。同时进行按摩及功能锻炼,治疗1例,服药10剂而愈。〔《新医学》1972;(8):33〕
·成药
1、杜仲冲剂杜仲2000g,蔗糖适量。取杜仲粗粉,以45%乙醇按渗漉法提取,收集初漉液800ml备用;收集续漉液10000ml,回收乙醇后,浓缩至400ml,浓缩液与初漉液合并,滤过。加入蔗糖适量。混匀,制粒,烘干,分装成1000袋,即得。每袋l0g,相当于原生药2g。本品为灰褐色的颗粒,味甘、微辛。功能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,降血压。用于肾虚腰痛,腰膝无力,胎动不安,先兆流产,高血压症。口服,每次1袋,每日3次。(《甘肃省药品标准》1982年)
2、青娥丸:杜仲(盐炒)480g,补骨脂(盐炒)240g,核桃仁(炒)150g,大蒜120g。以上四味,将大蒜蒸熟,干燥,与杜仲、补骨脂粉碎成细粉,过筛,再将核桃仁捣烂,与上述药粉掺研,过筛,混匀,每lOOg粉末加炼蜜20~30g与适量的水,泛丸,干燥;或加炼蜜50—70g,制成大蜜丸。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香,味苦、甘而辛。功能补肾强腰。用于肾虚腰痛,起坐不利,膝软乏力。口服,水蜜丸每次6—9g,大蜜丸每次1丸(9g),每日2~3次。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85年)
3、杜仲降压片:杜仲(炒)469g,黄芩281g,钩藤281g,夏枯草281g,益母草469g。取黄芩粉碎成细粉,过筛;钩藤粉碎后,与黄芩粉碎后剩余的粗粉,用75%乙醇浸渍,滤过,浓缩成稠膏;药渣加水煎煮2次,合并煎液,滤过。再将益母草、夏枯草与杜仲加水煎煮3次,合并煎液,滤过,滤液与上述钩藤煎液合并,浓缩至比重约为1.40(80—85℃热测)时,加上述钩藤稠膏与黄芩细粉,混匀,烘干,制粒,压制成1000片,包糖衣。除去糖衣后,显棕褐色;味涩、微苦。功能清肝热,降血压。用于高血压症。口服:每次5片,每日3次。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77年)
【茶疗食谱】
1、杜仲猪腰汤
[材料]杜仲30克,猪腰1只。
[做法]猪腰洗净剖开,加杜仲熬汤服用。
[养生提示]补肾助阳。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腰酸腰痛,足痿软无力。
2、川断杜仲煲猪尾
[材料]川断30克,杜仲30克,猪尾1-2条。
[做法]猪尾去毛洗净,与川断、杜仲共加水用瓦罐煮熟,放盐少许调味食用。
[养生提示]温肾壮阳。
3、杜仲茶
[材料]杜仲10g、花茶3g。
[做法]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,冲饮至味淡。
[功效]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;降血压,利尿。
[用途]腰脊酸疼、足膝痿弱;小便余沥、阴下湿痒;胎漏欲堕;高血压;小儿麻痹后遗症。
[来源]传统药茶方。
4、抓炒杜仲腰花
[材料]猪腰(或羊腰)250克,杜仲15克,酱油15克,料酒10克,白糖10克,水淀粉100克,熟猪油40克,植物油500克(耗油50克),醋、味精、葱、姜末各少许。
[做法]
(1)杜仲切丝,水煮取浓缩汁15克。把腰子片成两片,挖掉腰臊,划成斜花刀,切成长3厘米、宽1.5厘米的长方形块,用水淀粉80克拌匀。
(2)将锅置于旺火上,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到冒烟时,将腰花用筷子一块一块地放在油锅内(这样可以避免粘在一起),如果火太旺油太热,可把锅端到微火
(3)上缓炸一下,炸片刻,当外面呈焦黄色时,即可取出。将酱油、醋、白糖、料酒、味精、杜仲浓缩汁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调匀(作勾汁用)。把炒勺放在旺火上,倒入猪油,油热后,将葱、姜末放入,稍炸一下,随将调好的汁倒入,汁成稠糊后,将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,使汁挂在腰花上即成。
[养生提示]补肾壮阳。适宜于肾虚腰痛、腿软、阳痿、遗精、眩晕、尿频等症,尤其对夜尿增多者,有一定疗效。
5、银耳杜仲羹
[材料]银耳20克,炙杜仲20克,灵芝10克,冰糖150克。
[做法]用水煎杜仲和灵芝,先后煎3次,将所得药汁混合,熬至约1000克。将银耳用冷水泡发,去除杂质,加水至文火上熬至微黄色。再将杜仲、灵芝药汁连同银耳汁倒在一起,以文火熬至银耳酥烂成胶状,加入冰糖水调匀即成。早晚温服1小汤碗。
[养生提示]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。适宜于中老年脾肾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,及临床表现头昏、耳鸣、失眠,腰膝酸痛等症。
6、杜仲炖猪腰
[材料]猪腰子2个,杜仲30克,核桃肉30克。
[做法]先将猪腰切开去腰臊洗净,与杜仲、核桃仁同煮,炖熟后拣出杜仲、核桃肉蘸少许细盐食用。
[养生提示]补肾助阳,强腰益气。凡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腰痛、乏力、胃寒、肢凉、小便频数、视物不清、阳痿、遗精等症者,可辅食。
7、清脑羹
[材料]银耳10克,炙杜仲10克,冰糖50克,猪油适量。
[做法]银耳用温水浸泡30分钟,杂状除去,洗净,撕成片。冰糖放入锅内溶化,熬至微黄色,滤去渣待用。将炙杜仲放入锅内,加水先后煎熬3次,取液约1000克,将炙杜仲被倒入锅内,加银耳和清水适量,置武火上烧沸,再用文火烧熬约4小时,使银耳熟烂后,再冲入冰糖液。起锅时加少许猪油即成。
[养生提示]补肾肝,壮腰膝。适宜于肝肾阴虚的头昏头痛、腰膝酸疼等症。